行业动态

香港人才及投资者签证费用全面上调!申请费增设600港元,签证费最高达1300港元

2025-03-12 17:04来源:世贸企业咨询
分享给朋友:

政策速递  

 
2025年2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实施《2025年入境(修订)规例》,宣布对多项人才及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收费架构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涵盖“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优才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新增600港元申请费,并根据逗留期限大幅上调签证费,最高涨幅达465%。
 
香港人才及投资者签证费用全面上调!申请费增设600港元,签证费最高达1300港元

图源: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

费用调整细则 

1. 新增申请费 

 
即日起,主申请人及其受养人在递交入境、延长逗留或变更逗留条件申请时,每宗均需缴纳600港元申请费。此费用适用于所有“指明入境计划”,包括:
 
  •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 一般就业政策
  •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
  • 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注2
  •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注2
  •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 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注2:不包括无条件迈留或访客签证申请
 
所有“指明入境计划”均需缴纳600港元申请费
 
图源: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

2. 签证费按逗留期限分级上调 

 
原统一收费230港元的签证费被取消,改为按逗留时长分段收费:
 
180日或以下:签证费上调至600港元
 
181日或以上:签证费大幅提升至1300港元
 
签证费按逗留期限分级上调
 
图源: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

3. 生效时间 

 
新规自2025年2月26日上午11时起实施,适用于所有生效后提交的申请。

4. 常见问题

 
问1: 我于生效时间前向入境处提出了指明计划申请,但在生效时间后才获批,我需要根据表二按新收费架构缴付签证签发费吗?
不需要。所有于新收费架构生效前向入境处提出的指明计划申请均按旧收费架构缴付相关费用。
 
问2: 我于生效时间前向入境处提出了指明计划申请并获批,但在生效时间后才领取「电子签证」,我需要根据表二按新收费架构缴付签证签发费吗?
不需要。所有于新收费架构生效前向入境处提出的指明计划申请均按旧收费架构缴付相关费用。
 
问3: 我的指明计划申请被拒绝或终止处理,有关的申请费会获退还吗?
 
不会。不论申请结果如何,已缴付的申请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退还,而收取费用并不保证或确保该申请会获批准。
 
问4: 我欲撤回指明计划申请,有关的申请费会获退还吗?
 
不会。不论申请结果如何,已缴付的申请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退还,而收取费用并不保证或确保该申请会获批准。
 
问5: 网上付款服务会支援哪些电子付款方式?
 
现时的网上付款服务支援的电子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只接受VISA、万事达卡、银联卡及JCB)﹑「缴费灵」﹑「转数快」和内地电子钱包(只接受支付宝、微信支付及云闪付App)。
 
问6: 申请获批后会有缴费期限吗?
 
请参照申请结果通知书上列明的缴费期限。
 
问7: 如我在网上付款不成功,应如何处理?
 
请参阅关于网上付款的常见问题。
 

政策背景与目标 

 
此次调整被纳入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旨在通过“用者自付”原则反映行政成本,优化人才政策资源分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近年通过高才通等计划吸引超3万名人才,但部分申请者存在“薅羊毛”现象,未实质贡献本地经济。费用上调既可筛选真正有意留港发展的申请人,也为政府服务提供可持续财政支持。
 

影响人群与应对建议 

高才通与优才计划申请人

 
新增成本:首次申请需额外支付600港元申请费,签证费最高增至1300港元。以一家三口为例,总费用或从原690港元飙升至3900港元。
 
续签成本增加:未来续签时,申请人需重复缴纳申请费及调整后的签证费,长期居留成本显著上升。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该计划累计吸引超880宗申请,带来逾260亿港元投资。新收费或对高净值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边际影响,但港府同步推出弹性优化措施,平衡成本与吸引力。

应对策略

 
尽早递交申请:若材料已备齐,建议在新规生效前提交,避免额外支出。
评估续签规划:未来续签需提供在港工作或业务证明,建议提前布局就业或创业,确保长期留港可行性。
 

官方配套措施 

 
为缓解费用上涨对人才吸引力的冲击,港府同步推出多项优化政策:
延长高才通A类签证期限:首次逗留期从2年增至3年,续签模式调整为“3+3+2”。
扩展合资格大学名单:新增13所国际及内地顶尖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总数达198所,拓宽人才来源。
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2026年初召开第二届峰会,强化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地位。
 

总结与展望 

 
此次费用调整标志着香港人才政策从“量”到“质”的转型。尽管短期可能抑制部分投机性申请,但结合签证期限延长、院校名单扩展等利好,长期将吸引更多高贡献人才留港。申请人需综合评估成本与收益,借助专业服务优化申请策略,以应对日趋精细化的政策环境。
 
免责声明:文章整理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与交流。若因故疏漏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