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引言
2025 年 9 月 17 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正式发表本届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与往年相比,今年报告提前一个月亮相,以 “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 为主题,延续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的核心施政理念。报告封面选用象征生机与延续的绿色,寓意香港在发展道路上持续向前、迈向繁荣。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与区域发展机遇叠加的背景下,这份报告既回顾了过往施政成果,也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尤其在人才吸引、企业出海支持、中小企业扶持及金融中心巩固等方面提出多项重磅举措,为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图源:香港政府官网
一、过去三年施政成果回顾 —— 民生与经济双向向好
《施政报告》开篇以数据为支撑,清晰呈现了过去三年香港社会与经济的积极变化,从民生福祉到城市竞争力均实现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持续优化:公屋上楼周期平均等待时间由 6.1 年缩短至 5.1 年,切实缓解了香港居民 “住房难” 问题;家庭月入中位数在三年间增长约 11%,增加 3000 港元,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经济活力逐步复苏:香港经济实现由负转正,预计 2025 年增长 2% 至 3%,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升至第三,整体竞争力排名同样跻身世界前三,国际地位进一步巩固。
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人才竞争力跃居全球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进入前十(位列第七),为香港汇聚全球资源、吸引优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图源:香港政府Facebook账号
二、持续加码 “抢人才” 策略 —— 筑牢城市发展人才根基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施政报告》明确将 “抢人才” 作为长期战略,通过动态调整政策、优化留港机制及扩大招揽范围,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
动态适配人才需求:政府将动态监察香港人力变化,不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检视人才清单,确保人才引进与本地经济结构相匹配,精准填补重点领域人才缺口。
优化非本地学生留港政策:继续免除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为学生积累本地工作经验提供便利;同时延长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的试行安排,容许 2026/27 和 2027/28 学年入读合资格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于毕业后留港一年寻找相关工作,进一步拓宽人才留存通道。
全球化招揽人才行动:香港人才办将加强推广及招揽工作,计划明年举办 “全球人才高峰会周”,搭建全球人才交流平台;同时强化外访及海外宣传,深化与内地城市的合作,形成 “合力招揽海外人才” 的格局;此外,还将举办更多在线招聘会、直接职业配对及共融活动,提升人才对接效率。
此外,报告还提及优化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维持申请人 3000 万港元在港投资要求不变的基础上,调整房地产投资额度限制:非住宅物业可算入额度由 1000 万港元增至 1500 万港元,住宅物业可算入额度维持 1000 万港元,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由 5000 万港元减至 3000 万港元,通过灵活调整投资政策吸引全球资本与人才落地香港。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图源:香港商报
三、搭建 “内地企业出海专班”—— 强化香港 “超级联系人” 作用
为助力内地企业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施政报告》提出组建 “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香港的区位、金融及专业服务优势:
组建跨部门服务专班:整合投资推广署、贸易发展局及香港驻内地办事处的资源,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督导,为内地企业提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支持,协助企业以香港为跳板 “出海”。
强化金融与市场支持:推动银行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利用香港金融优势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提供跨境金融方案;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提升资金管理效率;金管局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共同创立 10 亿美元投资基金,专项用于支持香港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出海至沙特阿拉伯的企业;同时,金管局将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搭建实地对接桥梁。
发挥展览业与绿色贸易优势:巩固香港作为内地品牌 “走出去” 和环球品牌 “引进来” 的最佳平台地位,依托展览业汇聚全球资源;此外,还将助力 “出海” 企业满足国际对绿色贸易的减排要求和标准,顺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图源:香港政府Facebook账号
四、多维度发力 —— 全方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香港经济的 “毛细血管”,《施政报告》从融资、费用、市场、服务等多维度推出 “支援中小企十一式”,切实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融资支持持续加码:延长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 中 “八成担保产品” 的申请期一年,同时将 “还息不还本” 安排延长两年,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还款压力,为企业现金流提供保障。
费用减免精准落地:实施为期一年的指定收费宽减政策,包括非住宅用户水费宽减一半(每月上限 10000 港元)、非住宅用户排污费宽减一半(每月上限 5000 港元),预计约 26 万用户受惠;工商业污水附加费减收一半,预计约 3.5 万商户受惠;全免小贩、食物业、渔农业、酒牌等牌照及许可证的首次签发或续期费用,预计逾 6 万个持牌人受惠,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经营成本。
行业支持与流程优化:在建造业领域,政府未来五年的基本工程开支每年平均约为 1200 亿港元,并额外预留 300 亿港元,计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加大工程项目开支,为相关中小企业创造更多业务机会;在食肆经营方面,简化食肆发牌制度,采用会审机制加快露天座位申请审批,精简程序并设立露天座位标准地租,容许部分申请无需增加厨房面积及洗手间设施,且设置露天座位后剩余宽度不少于三米的行人通道申请,一般视作符合道路基本要求,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门槛。

2025 香港《施政报告》深度解读:聚焦民生与发展,助力企业出海及中小企业成长
图源:香港政府Facebook账号
五、优化金融生态 —— 推动企业来港上市与债券市场发展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持续强化金融市场功能,《施政报告》围绕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提出多项优化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强化股票市场活力:通过 “科企专线” 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 “同股不同权” 上市规定,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 T+1,提升市场交易效率;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同时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 “股票通” 南向交易,丰富市场产品与交易渠道。
巩固国际债券中心地位: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促成不同 “互联互通” 机制的联动;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应用场景,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结语
2025 年香港《施政报告》以 “民生” 为出发点,以 “发展” 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的政策组合,从人才吸引、企业出海、中小企业扶持到金融生态优化,构建了全方位的城市发展与企业支持体系。这份报告不仅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人才高地的地位,更强化了其作为内地与全球市场 “超级联系人” 的角色,为香港在全球经济调整中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对于企业而言,可重点关注高潜力产业政策、税收优惠及人才引进通道,结合自身战略布局香港及大湾区市场;对于香港而言,未来需持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各项举措切实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与民生福祉提升,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在 “深化改革、同创未来” 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联系世贸
联系世贸
世贸热线:400 888 3301
世贸服务:全球公司注册 | 海外银行开户 | 会计/税务/审计 | 公证认证 | 全球知识产权 | 家族信托 | 跨境电商 | 税务身份规划 | 离岸基金 | 税务咨询 | IPO上市 | ODI/FDI投资备案
世贸企业咨询 | 全球一站式商务服务平台